“我和我眼中的中國”:科技高投入使中國科研發展飛速
——專訪澳大利亞總理獎“年度物理學家”獲得者金大勇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檢測儀器越來越智能。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使用可攜帶小型血糖儀,方便地檢測血糖高低。許多智能手機也有檢測心率、心跳的功能。悉尼科技大學的生物醫學材料及儀器研究所從事的正是這方面的研究。該研究所主任金大勇教授,因在便攜式疾病探測技術方面的成就,獲得了2017年澳大利亞總理獎“馬爾科姆·麥金托什”年度物理學家獎,同時他也是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科學家。在和金大勇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這位科研成果豐厚、帶出過一屆屆優秀學子的科學家,同時也非常親切風趣。談到科研時,眼神仍像少年一樣興奮。
打造細胞內“街景地圖”
金大勇出生於中國遼寧,兒時的他和同齡人一樣有些淘氣。“學前班時父母就教了我很多算術,這導致小學三年級前我都不怎麼認真聽課,因為老師教的我都會了。小時候我比較調皮。”后來初中時因父母下崗,金大勇有了強烈的危機感,開始勵志好好學習。高中時代的他和很多中國學生一樣,為了高考艱苦奮斗。談到高考,金大勇笑稱,“我到現在有時都會做噩夢,夢到馬上要模擬考了卻沒准備好。”后來,金大勇在大學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熱衷於學生社團工作,本科畢業后被保送到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就讀碩士。
金大勇教授在進行實驗(攝影 羅蘭素丹)
金大勇的科研之旅真正開始於2003年他到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攻讀博士時。“當時我的導師是副校長,但我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他的工作也很忙。所以最開始我完全是靠自己,自主地研究東西,自己動手找舊的儀器拆開搭新的。漸漸地,我覺得做科研很有意思,因為我喜歡探索新的東西,也很喜歡獨立,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
由金大勇和團隊搭建的大型顯微探測設備(攝影 蘇乾)
雖然科研過程漫長而又艱辛,但一提到研究項目,金大勇就流露出少年般的興奮。他用導航地圖的例子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他的研究。“現在我們開車時可以使用實時交通圖。這樣我們不僅掌握了路線,還能知道實時路況。所以我們想打造一張‘生物街景圖’,實現一種在細胞內快速高精度採集單細胞、多細胞之間行為的技術。假設醫生是司機,有了它,在給藥的時候就能夠知道哪裡有‘堵車’,是否‘建議繞行’。如果說得病就像城市交通癱瘓,我們這個‘街景圖’就可以告訴醫生是哪塊出了問題從而導致的‘癱瘓’。”
正是由於在“生物街景圖”方向的研究,金大勇獲得了2015年澳大利亞國家級科研獎尤裡卡獎跨學科創新獎,2016年又被評為澳大利亞百名科技創新領軍人物,2017年獲得了澳大利亞總理獎“年度物理學家”獎。金大勇表示,目前的研究只是為這個想法提供了可能,后續還需要大量的工作投入。
華人獲得國際獎是必然現象
在獲得總理獎后,金大勇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肯定。他希望通過自身經歷,激勵更多華人同胞努力貢獻,拿到更多的國際科研獎項。“一開始大家看到一個黑頭發的人來領獎可能感到比較新奇。實際上拿到這個獎項意味著華人的科研水平,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提升。去年除了我,還有澳大利亞總理獎“年度生命科學家”獎獲得者楊劍也是華人。隨著華人水平的增高,獲得國際獎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個開始可能是偶然,但實際上是必然現象。”
金大勇向本網記者介紹研究歷程(攝影 羅蘭素丹)
隨著金大勇在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高,近年來他的實驗室收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學生的留學申請。“現在我實驗室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這也說明了華人水平的提高,這要歸功於中國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和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我父母在我小時候也常教育我科學非常重要。我早期在中國接受的基礎教育一直在為后來的科研打下基礎。”金大勇認為,早期非常扎實的基礎教育孕育了大批優秀學子,后期蓬勃的經濟投入,也培養了更多人才。“國內非常重視教育方面的投入,像各大高校的實驗室、大型設施都是國家出資建立的。我實驗室許多學生也都是收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支持來澳深造的。正是由於國內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才使得海外學子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
國內科研飛速發展令人矚目
金大勇的研究項目包含許多跨學科的研究,包括生物學、醫學、材料學等。他認為,通過科技增加合作也是增進中澳友好的好方法。金大勇與國內許多高校及研究所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我與北京大學席鵬教授在超分辨成像方面已經合作7年了,和他本人也是11年的老朋友了。和長春應化所、大連理工大學等機構也都有合作。”接下來金大勇計劃拓展已有合作,通過科技增進中澳雙方的了解,達到“以科研會友”。“只是喝個酒、拍個照、握個手,那不叫交朋友。真正的友好是通過共事達到的。我研究的領域是生物醫療儀器,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健康問題。健康問題是世界上各個種族的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希望能把全世界最好的能工巧匠聚集到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合作來交朋友,達到各國友好。”
金大勇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攝影 蘇乾)
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中國近年來的科研也以令人矚目的速度飛速發展。金大勇說:“近年來我回國經常感覺有點跟不上國內的發展速度。中國的科研體量非常大,投入也很大,材料學、光學、工程學等學科發展迅速。中國科技方面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像華為、騰訊等公司都成為了高科技的直接受益者。”在這個大環境下,金大勇認為繼續加大開放力度可以促進各國交流及國家發展。“曾經的改革開放促進了新中國的發展,澳大利亞近百年的發展也是歸功於開放政策,從而引進了大量人才。中澳都應該加大交流、開放力度,多一些交流渠道,增進各國之間的了解,促進共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