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漢學家魏華德:中澳關系是一條不會結束的長征路
1972年12月21日,中澳兩國在巴黎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政府關於中、澳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通過簽署聯合公報的方式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50年來,兩國關系歷經友好建設和蓬勃發展,也遭遇挫折和出現困難,社會各界對其影響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人民網澳新頻道在中澳建交5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與中澳政治、商業、教育等各界人士和普通民眾展開對話,通過回顧與展望,真誠傾聽兩國人民的真實感受,以及對於未來的期盼和想法。
1985年,一位19歲的澳大利亞少年前往中國,踏上了紅軍走過的萬裡長征路,並出版了畫冊《中國——長征》。這本書全球銷量多達20萬冊,讓全世界第一次從書中看到中國紅軍長征路途的絕美地貌。這位少年,就是魏華德。
魏華德來自一個家族出版企業——威爾頓國際集團。這個當時全澳最大的私人出版商以發行展示各個國家的大型畫冊聞名。當他們要出版中國畫冊時,魏華德的父親,也就是威爾頓國際集團的創始人提出,如果能從紅軍長征的視角向世界展示未知的中國這些神秘的地方,將會很有意思,畢竟長征路橫跨了10多個省,長達兩萬五千裡。“當時描繪中國的書很少,也沒多少照片,大部分書隻展示了中國的稻田、茶園、海岸線等。但是我們這本書去到了中國最西邊的地方,就很好地向世界展現了當時鮮為人知的美麗的中國地貌以及人民。”魏華德回顧說。
1985年,魏華德在廣西自治區與三名曾在1934年幫助紅軍渡過金沙江的漁民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重走長征路自然是不容易的。“我隻能說我們太幸運了,不用真的靠走路走完全程。我們大概走了50千米吧,其余的路我們要麼坐卡車、汽車、火車,要麼騎驢,甚至坐船。”魏華德一邊感慨沿途山河的壯麗和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一邊感嘆紅軍的意志和勇氣,“他們當時沒得選擇,只是為了逃離敵人重兵追剿走上了這條路。雖然現在看來這條路剛好風景秀麗,但對他們來說只是保存武裝力量而已。”
遠征的艱難並沒有勸退魏華德。25年后,他於2011年再一次走上了長征路,還出版了畫冊《中國——新長征》,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5周年。這本書通過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瑞士、法國和中國的15位攝影師的鏡頭,向世界展示了長征沿途秀美風光和獨特文化,以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最終銷量多達六萬多冊,甚至還在2014年被命為80本助力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圖書之一。三年后,魏華德也因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被授予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的最高獎項。
2017年8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一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頒獎儀式上,魏華德(左一)被授予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比25年前后的中國,魏華德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基礎設施了,比如高鐵、高速公路、網絡、科技,還有連山區都很強的手機信號等。“我真希望悉尼和墨爾本之間也能有像北京和上海之間那樣4小時就能到的高鐵,我們現在的火車大概要11個小時才能到。”魏華德笑著搖頭說。(北京和上海之間距離約1214千米,悉尼和墨爾本之間距離約878千米)
話鋒一轉,他突然說:“不過,村庄裡那種友善溫暖的氛圍一直沒有改變。”1985年第一次去中國時,他對中國人民的印象就是“特別勤勞、特別友善”,2011年再一次拜訪時,他還是會被人與人之間那種強烈的團結感到溫暖。“我從來沒有感到不舒服或者被威脅。唯一的一點就是,我發現很多地方的人從來沒見過西方人的面孔,有的人甚至還會被嚇到,有的老人看到我的白皮膚,還以為我是祖先化成的鬼。我經常開玩笑說一定是因為我的大鼻子。”魏華德大笑著比了比自己的鼻子。
1985年,魏華德在陝西省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前被圍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沒有見到本人,估計很難想象這麼地道的中文名主人居然是個外國人。魏華德解釋說,他的名字是他的中國摯友李棟取的。魏代表他的姓Weldon,而華德則代表他的名Harold。“那時候大部分去中國的商人就用很長的音譯名,我朋友說,如果我用三個字的名字,會顯得我對中國文化更尊重,更感興趣。太慶幸我的中國摯友幫我取了這個名字,不然我這五六個字的名字報出口,對中國人來說該有多滑稽呀。”魏華德笑道。
接著他繼續說,這個名字也確實為他這麼多年與中國打交道起到了幫助作用。前前后后去過中國120多次的他打趣稱自己為“中澳文化大使”。“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通過文化打開大門,”魏華德說,“我一直認為,文化是構建信任和友誼的基礎,接著才會有商業和貿易。然而如果沒有文化基礎的話,就隻會有無意義的交易而已。”
2018年,魏華德在於北京舉辦的中國金融論壇上發表講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那兩本關於長征的書,魏華德出版過的書還涵蓋了中國文化歷史、美食、軍隊、武術等。“我做過的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就是為紀念少林寺1500周年拍的紀錄片。我拍攝了各式各樣的武術招式,學到了很多,甚至還採訪到了成龍!最終它被銷往了世界各地。”魏華德激動地揚起眉毛比劃著說。
“我們還做了很多先驅項目。”他接著介紹,他們是第一家真正請到中國內地廚師分享食譜的出版商。當時很多西方出版商隻會找到一些在香港,或者在美國或者歐洲的中國廚師。“但我們知道,真正的中國美食在中國大陸裡面找才正宗。”
至於出版關於中國的書的原因,魏華德坦言道,一個是因為當時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很少,他們看到了商業需求,而另一個,則是個人的興趣。在上學時,亞洲社會研究是他的一門強項學科。在這門課上第一名的他深深為近代史所著迷﹔再加上1979年,他的祖父母從中國旅游回來后,跟他說了很多有趣的見聞,都在他的心裡埋下了對中國感興趣的種子。所以,他也特別想讓世界了解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神奇國家。
2011年,貴州省遵義市,魏華德再次來到他25年前曾到過的小學,小學生們為他戴上紅領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接下來,還有更多推廣中華文化書正在精心籌備中。魏華德說,2022年12月21日是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50周年紀念日,而2023年將會是兩國建交的第50個年頭,他們將在這一年出版一本通過講述人和人之間的故事體現文化往來的書。他一再強調,文化對於兩國的關系至關重要。“除了不斷通過我們的書本和故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還一直鼓勵和幫助我的中國朋友們了解澳大利亞歷史,”魏華德說,“當人們互相了解彼此文化之后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相似之處遠多於不同之處。”在他看來,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有著特殊的聯系,所以即使這段關系有時面臨困難,但那也隻會是對長期友誼的很好的考驗。
在為兩國建交50周年獻上祝福時,魏華德說,兩國的關系其實也是一條長征路——它不會結束,也不應該結束,它必須繼續前進。可能有時步伐小,有時步伐大,但我們就是要保持前進,一起朝同一個方向走,而他本人也想直接參與其中。“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推進中澳關系,但其實除了工作之外,我還覺得這就是我個人的使命。我想盡我所能起到一些幫助,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