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悉尼4月15日電 據澳媒綜合報道,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三種已滅絕的袋鼠,這些袋鼠曾於500萬至4萬年前在澳大利亞生存過。
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艾薩克·科爾表示,此項調查耗時超五年,調查結果發布在雜志《Megataxa》上。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稱,研究人員將這三種袋鼠分別命名為Protemnodon viator、Protemnodon mamkurra和Protemnodon dawsonae。根據研究,這些袋鼠都屬於已滅絕的原齒袋鼠屬,該屬的袋鼠看起來像灰袋鼠,但通常更矮胖,肌肉更發達。
科學家將滅絕物種Protemnodon viator及其親戚Protemnodon anak,與現存物種Osphranter rufus(紅袋鼠)和 Macropus giganteus(東部灰袋鼠)進行比例比較(圖片來源於弗林德斯大學)
其中Protemnodon viator的體重可達170公斤,是當今體重最重的紅袋鼠的兩倍。Protemnodon mamakurra的飲食結構很可能與Protemnodon viator相似,但體型較小。它的骨骼結構也不同,更容易通過手和腳移動,而不是跳躍。克爾稱,人們對Protemnodon dawsonae知之甚少,但它可能是另外兩種袋鼠的祖先。
據《衛報》報道,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巴布亞新幾內亞14個主要博物館的900個標本進行了拍攝和3D掃描,發現不同種類的袋鼠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能與他們需要適應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有關。
科爾指出,沒有証據表明澳大利亞原住民獵殺了這些種類的袋鼠,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滅絕是環境的自然變化還是人類直接導致的重大景觀變化造成的。這一發現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所面臨的問題。(實習生 李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