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就马航MH370客机召开发布会。澳方表示,过去的6天均未监测到疑似信号,13日打捞出一些物品,并在搜寻区域发现油迹,将就此进行研究和进一步分析。 京华时报记者梁超
6天未测到疑似信号
澳大利亚的“海盾号”在本月6日和8日总共4次侦测到疑似来自MH370客机黑匣子的信号,而在此之后未再侦测到更多信号,“到现在已经第六天了”。
澳方认为,尽管未再侦测到更多信号,但之前4次搜集到的信号,已经构成马航MH370客机“最有希望的线索”。
澳方称,失联客机黑匣子最多有40天的寿命。
失联事件进入到38天,现在还未进一步侦测到信号,“黑匣子信号在逐渐减弱”。
同时澳方介绍,已有海军对于之前的4次信号进行了反复对比和分析。根据他们的建议,发现之前收到的4个疑似信号中,有1个来自于人造设备,也就是和黑匣子非常相似。澳方认为,“必须再调查这个线索”。
“蓝鳍金枪鱼”将下水
澳大利亚搜寻马航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安格斯·休斯顿说,专家们对此前侦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在海床上划定了一片可操作的水下搜索区域,决定在当天晚些时候停止使用拖曳声波定位仪,并尽快将“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投入使用。
据他介绍,“蓝鳍金枪鱼”可在海底用声呐绘制3D高分辨率地图,以确定搜索区域是否有任何疑似失联客机的物件。该航行器的每次任务时长为24个小时,其中16小时用于海底搜索,其余时间用于航行器的收放和数据下载。目前确定的第一次海底声呐扫描面积为4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海床相对平坦,但海底淤泥较多,可能会增加搜索难度。
另据随休斯顿出席发布会的美国海军技术人员马修斯透露,“海洋之盾”将于珀斯时间(与北京时间一致)14日17时将“蓝鳍金枪鱼”投放入水执行第一次水下搜索任务。
澳方说,如果水下航行器有所发现,将搭载摄像机潜到海底搜寻疑似残骸。希望借此看到水下图像,找到残骸。
澳方打捞出一些物品
发布会上,澳方证实,“海盾号”在本月13日打捞出一些物品,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此外,海盾号本月13日还在搜寻海域发现一些油迹,距离它侦测到信号的地方大约5.5公里,“将对此做进一步分析和调查”。
■解密
“蓝鳍金枪鱼”如何水下搜寻
“蓝鳍金枪鱼-21”被称为美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水下探测器,由美国马萨诸塞州蓝鳍金枪鱼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发制造,身长近4.9米,直径为0.5米,重750公斤,最大下潜深度为4500米,最长水下行动时间为25小时。
被投放至海底后,“蓝鳍金枪鱼-21”将发射声呐脉冲扫描海底,脉冲将向两个方向以弧形散开。“蓝鳍金枪鱼-21”会接收到在脉冲范围内物体的反射声波,利用“声波阴影”判断物体高度并形成图像。
不过,“蓝鳍金枪鱼-21”无法在海底行动时向海上研究人员传输收集到的数据,图像专家必须在“蓝鳍金枪鱼-21”结束海底搜寻任务浮上水面后才能“解读”形成的图像。
由美国海军提供的“蓝鳍金枪鱼-21”和拖曳声波定位仪均部署在澳海军“海洋之盾”号补给舰上。
“蓝鳍金枪鱼”一直“按兵不动”,缘由是这一设备与拖曳声波定位仪无法同时使用,而且搜寻效率远不及拖曳声波定位仪。在同一片水域中,两个利用声波探测的仪器会相互干扰,因而不能同时使用。实际上,声波定位仪与信号源一个在水面,一个在深海,这数千米距离中的任何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信号丢失。即便一只鱼游过,也可能给信号探测带来干扰。
“蓝鳍金枪鱼”能够利用旁侧声呐和摄像机下潜搜寻,但一次只能装配一种设备。通常情况下,它首先使用声呐探测,发现可疑目标后改装上摄像机后再次下潜,为搜寻人员提供水下画面。 据新华社电
■保障
心理疏导工作组24小时服务家属
京华时报讯(实习记者张思佳)3月8日起至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派出的“医疗卫生保障及心理疏导工作组”一直值守在马航失联客机家属居住的5家酒店,为家属做医疗保障工作。
北京市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曹昱介绍,目前,家属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基本平稳,随着事件的进展,相关医疗部门也做好了相应的应急准备。
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的副主任刘江介绍,现值守在各家属居住酒店的医疗人员共20余人,急救车10余量,确保24小时实时有值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