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2013年1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吉拉德公布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将网络安全作为澳大利亚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澳大利亚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网络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正在不断增加,并决定为此采取行动。
澳大利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源自国防部门的推动。2010年1月15日,澳大利亚设立了国家网络安全运行中心,聘请了约130名高水平信息科技专家、工程师及分析师。该中心隶属国防部,旨在不断掌握高新科技,追踪和瓦解复杂的网络攻击,在保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安全建议和协助。在2011年相继发生英国《世界新闻报》丑闻和“维基解密”网站风波后,澳大利亚政府开始进一步推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并逐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如今,网络安全已得到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这与澳大利亚的国家战略定位关系密切。
建章立制,是澳大利亚管理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早制定互联网管理规定的国家之一,政府及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标准和指南,像《广播服务法》、《反垃圾邮件法》、《互联网内容法规》、《电子营销行业规定》、《电信传输法》、《数字保护法》等,规定了各社会主体对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也必须根据这些法律采取管理措施,惩治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
传播和媒体管理局(ACMA)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负责整个澳大利亚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根据澳大利亚2007年修改过的《广播服务法》,传播和媒体管理局对服务器位于澳大利亚境内的所有网站内容拥有审查控制权,该局与各网站服务商签订协议,向其提供过滤软件,要求其不得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垃圾邮件、色情暴力内容以及有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等。出现传播违法内容情况时,传播和媒体管理局可根据协议,要求其删除相关内容,如逾期未删除,该网站将被处以每天1.1万澳元(约合6.38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对于情节严重者,将通知警方进行查处,最高可判处相关责任人10年有期徒刑。当违规内容来自国外服务器时,传播和媒体管理局会将相关网站列入“黑名单”,并通知国内网络运营商予以屏蔽。截至2009年,曾有2395个网站被澳大利亚政府列入禁止访问的名单。
澳大利亚加强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保护。澳大利亚政府对未成年人上网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根据法律,澳大利亚互联网用户必须年满18岁,并以真实身份登录,未成年人上网则必须由其监护人陪同。2008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一项耗资8200万澳元(约合4.75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安全计划”,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上不健康内容的侵害,同时阻止非法内容的传播。根据澳大利亚《国家信息条例》规定,所有RC级信息(根据澳大利亚国家信息分类方案,RC级信息包括性侵犯儿童、性暴力、犯罪指南、吸毒、鼓励恐怖主义活动等)在澳洲境内均禁止传播,RC级限制早已适用于书籍和音像制品,现延伸至互联网。
技术上,澳大利亚网络管理主要是采取过滤技术屏蔽有害信息。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传播服务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要求澳大利亚的所有互联网服务商(ISP),包括向手机、上网游戏机提供网络服务的ISP必须使用过滤系统,提供过滤服务,以堵截来自海外网站的违规内容。ISP必须在法案通过后12个月内安装过滤系统。法律修正案生效12个月后,对仍未能过滤RC级网站的ISP,将予罚款最高每天2.75万澳元(约合15.9万元人民币)。澳多数民众对互联网强制过滤计划表示支持。据《澳人报》2010年初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80%的民众支持政府采用强制性过滤措施屏蔽存在RC级内容网站。
澳大利亚政府还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网络安全文化,为澳大利亚小学和中学提供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提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曾拨款9000万澳元协助有子女的家庭过滤互联网内容。比如,免费提供一种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屏蔽一些不良网站。澳大利亚的社会机构也积极支持网络安全教育,如SOSO是澳大利亚的一家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安全保护的公益组织机构,他们通过互联网告诉青少年应该如何注意网络安全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在其网页上有明显提示:不要告诉网友你的个人信息,比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等,以便能更好保护自己在线下的安全。澳大利亚的学校也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过滤,比如中小学校的网络会屏蔽一些交友网站和厌食网站等。学校还设立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澳大利亚民众的监督在互联网管理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传播和媒体管理局设立了举报投诉机制,公众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传真等方式举报其认为非法的互联网内容。收到公众投诉后,传播和媒体管理局将对投诉内容进行审核,一经核实,即通知相关网站删除相关内容。因此,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宣传健全的网络安全文化,为所有澳大利亚人提供相关知识,降低网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