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4日报道 澳大利亚《时代报》网站8月3日发表题为《中国雄心勃勃,而澳大利亚等待好运降临》的署名文章,作者为澳大利亚《先驱报》经济版编辑罗斯·吉廷斯。全文如下:
如果我的话听起来有点大惊小怪,那很抱歉,可是当我作为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的宾客访华时,我的感触很深。中方让我们看到的显然都是最好的而非最糟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人正不断取得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对这个地方的运行速度之快感到震惊。我们还在无休止地讨论建设高铁的话题,中国人则将之付诸行动。
我们乘坐高铁从北京前往附近的港口城市天津,列车运行非常平稳,你根本注意不到它的速度有多快。中国官方媒体称,计划到2020年使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3万公里。你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不过他们已经建成了1.9万公里。
天津的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这座城市拥有我所见过的最新、最高档、最宏大的文化中心。我们许多人认为中国是在血汗工厂中生产廉价服装和玩具的贫困国家的看法已经过时了,如今的中国是一个渴望富强起来的中等收入国家。天津还有空中客车公司的工厂,这里制造喷气式客机。
当然,我们对自己说,他们使用的所有技术都是从外国人那里获得的,而且有时没有为此付出合理的报偿。
不要太肯定了。我们还去了深圳,30多年前,在成为经济特区之前,这里还只是个渔村。我1984年曾参加过从香港出发的深圳一日游。那时的深圳还是个尘土飞扬的地方,有新建的针对外国游客的大酒店和一些工厂,还有专卖旅游纪念品的摊位。
如今,深圳是一座拥有1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通过增加楼房的高度而非占地面积等简单的办法,这座城市有相当大的区域是公园和森林。这里仍然有一些低端制造业工厂,但政府鼓励它们搬到内陆地区或东南亚国家。
因此,深圳的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科技方向转变,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这里的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领域。2014年,研发支出占深圳经济总量的约4%。澳大利亚的这一比例只有深圳的一半。
比亚迪是1995年在深圳成立的一家公司。它从生产手机电池起家,现在拥有实现其三大绿色梦想——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所需的先进研发能力。该公司现在更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车等领域,其生产的电动叉车在澳大利亚很有名。
华为公司1987年在深圳成立。它最初是用户交换机的销售代理和制造商,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该公司每年将最少10%的收入用于研发和创新,去年的研发投入为92亿美元。
在海外,华为公司为一家石油公司的开采活动提供了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私营4G通信网络。在国内,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帮助神华集团将朔黄铁路的运输能力大幅提高。该方案弥补了原有系统传输距离短、实时性差等缺点,成功实现了2万吨重载列车的多机车操控。
中国很大,我们觉得自己很小。中国充满自信,急切地向着更好的未来迈进;我们则战战兢兢,等着更多的运气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