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澳新频道

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让我的画说历史

2017年11月09日07:4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中新网悉尼11月8日电 题:澳大利亚华人画家沈嘉蔚:让我的画说历史

记者 陶社兰

每月的第一个周日,是位于悉尼南部海滨邦定纳“画家村”的开放日。11月5日,一个阴雨天,华人画家沈嘉蔚的画室仍有50多人到访。一面墙上,大型历史人物画《兄弟阋于墙》格外醒目。这是他刚刚增补完成的。他说,作为人物肖像和历史画家,我希望用我的画作,展现国家的历史和个人的故事。

2009年,沈嘉蔚写生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王兰 摄

这些年,沈嘉蔚受官方委托为澳大利亚多位政要画过肖像,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肖像馆、澳大利亚国会大厦等机构收藏,早已经功成名就。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位大师,完全是自学成才。

1955年,沈嘉蔚进入浙江嘉兴的一所小学学习。课堂上,一边听着老师讲课,一边“不可遏制地乱涂乱画”,课本的空白处,画满了他在书上和电影里看到的苏联红军。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没有人能教他。但他心里,早已经打定主意,将来要做一名专业画家。

为了这个目标,沈嘉蔚买来相关书籍,不停地学,不断地画,甚至为了得到画画的机会,主动要求支边到黑龙江兵团工作。一路走来,他幸运地遇到不少支持他的人,成就了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嘉蔚登上边防部队的瞭望台,忽然脑中灵光一闪,于是就有了他那幅成名之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1974年,这幅油画入选庆祝建国25周年的全国美展,获得好评。

然而并没有改变什么,无论所在的单位如何变动,沈嘉蔚依然画着自己的画,努力让自己达到专业的水准。1989年,一个契机来到他的面前,他抓住了,到了澳大利亚。

“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到国外看看,尤其是作为一位油画画家。油画的根在西方,能到西方国家看原作,这是许多中国油画家必须补的一课。”沈嘉蔚说。

口袋里只有45美元,银行里欠着6000澳元,沈嘉蔚到了悉尼。最初的日子,他在达令港给游人画像,赚取生活费。别人画一张像用10分钟,他要用1个小时,是因为他太认真。他说:“我们在行内很讲究说手不能画坏了,不能随便画,画得油头滑脑的,画格就上不去了,无法进一步提升,沦落为画匠。所以,我把每一张画都作为习作来画。”

这一画就是3年,画了至少5000张肖像。半年,还清了欠款。在画画的过程中,他与人交谈,了解他们的经历,英文也提高了不少,为他今天在肖像画上的成就,打下扎实的功底。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极少数把肖像画视为主流艺术的国家,1921年诞生了一个肖像画赛事“阿基鲍尔奖”。从1993年开始,沈嘉蔚就参加这个大赛,是最早入围的华裔画家,并连续7年入围。

有一次,沈嘉蔚在新南威尔士美术馆门口,被一位曾被他在达令港画过肖像画的观众认出来了,问他:“你的画在这里展出吗?”沈嘉蔚说:“是啊。”那位观众立刻变得肃然起敬。

入围阿基鲍尔奖不久,沈嘉蔚得了一个历史画大奖,但是他发现评论界并未给予太多好评。几番思考,他意识到,自己的技法很纯熟,但思路需要转变。两种文化,必定有差异。于是,他潜下心来“恶补”,了解什么是现代艺术,什么是后现代艺术,并在其后的创作中加以尝试。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成功的,他逐渐奠定了在澳大利亚肖像画界的地位,国立肖像馆的馆长开始找到他请他为一些重要人物画像。至今,澳大利亚国立肖像艺术馆陈列了他的三张肖像,其中之一是丹麦王妃玛丽的肖像画。

2005年,沈嘉蔚为丹麦王妃玛丽画像。王兰 摄

丹麦王妃玛丽是澳大利亚人。2005年,玛丽王妃出嫁后第一次回澳大利亚,在悉尼给沈嘉蔚3个小时。只用了一个半小时,沈嘉蔚就画好了王妃的头像。王妃一看,非常喜欢。沈嘉蔚笑言,这得益于当年达令港练下的功夫。

20年前,沈嘉蔚和同为画家的妻子王兰,搬到“画家村”潜心作画。他的画室,堆满了各种书籍、画板、画布,以及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他正在画的一幅肖像,是为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画国会肖像。他刚刚完成了大型历史人物画《兄弟阋于墙》,全长33米、460个历史人物,再现了1936年中国革命的那段历史。

沈嘉蔚说:“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来源,我都知道他们的故事。如果观众看到这些画时,也能看出他们的故事和历史,这就是人物肖像的意义。”(完)

(责编:盛楚宜、雪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