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澳新频道

亲历珠峰大拥堵:澳留学生万聪的珠峰探险之旅

2019年08月08日14:20 | 来源:人民网-澳大利亚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悉尼8月8日电 在2019年的登山季,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各国的新闻头条。20余人在喜马拉雅山区丧生,包括在珠穆朗玛峰上丧生的11人。对此,我们采访了今年攀爬珠峰成功的澳留学生万聪,听他讲述自己亲历珠峰拥堵,经历重重考验的故事。

2019年5月23日早上9点左右,万聪和他的团队在进行连续12个小时的攀爬后,成功从珠穆朗玛峰南坡4号营地登上珠峰最高点,为期8天的珠峰攀登取得胜利。

万聪,曾经是一名在澳中国留学生。六年前,18岁的他来到澳大利亚留学。曾经自驾游览维州、南澳州及北领地的经历,让他逐渐爱上户外运动和对未知的挑战。毕业归国后,万聪将户外运动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登山、攀冰、滑雪、越野跑……他参加各类户外活动,获得大大小小的奖牌,通过了20多个与户外运动相关的国内外职业资格认证。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系统学习户外运动相关知识,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还成为了户外运动教练。过去五年,万聪多次攀爬包括阿尔卑斯山、勃朗峰等多座高海拔雪山,提升专业登山技能,丰富登山经验。

万聪在珠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接处。珠峰地形险峻,环境复杂。攀登珠峰在很多人眼里遥不可及,但也是许多登山者为之努力的目标,万聪也不例外。多年户外和登山经历,让他不断提升技能,积累经验,最终把他推到了珠峰面前。

登顶:每走一步都在与“死神”较量

攀登珠峰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的北坡路线,另一条是从尼泊尔昆布地区的南坡路线。通常每年3月至5月是珠峰的春季登山季,气候转暖,能见度提高,天气状况较好。

万聪4月2日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里。在进行徒步和攀登罗切峰的适应训练后,他和团队前往位于5000米海拔的珠峰大本营适应环境并继续训练,等待天气合适的 “窗口期 ”,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南坡线路正式攀登从珠峰大本营(5364米)开始,经过1号营地(6035米)、2号营地(6474米)、3号营地(7158米)、4号营地(7906米),最后才能到达珠峰最高点(8848米)。变化多端的天气、寒冷和缺氧的状态、地势复杂的路段都给登顶带来重重考验。

天气对登山的影响巨大。今年受气旋影响,珠峰登山季天气情况似乎比往年恶劣,登山者只能在有限的“窗口期”进行冲顶。今年5月22日、23日就是为数不多的理想日期,很多队伍选择在这几天登顶,导致路上出现严重的拥堵。万聪说,他和团队22日晚上9点左右开始从4号营地冲顶,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区”遇到了堵塞。

“人都堵在最后冲顶的路上,有一些人在向下撤,所以需要不停地换位置。当时体力已经处于极限状态,稍有不慎,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段拥堵的“死亡区”路程被称作珠峰的希拉里台阶,整个路程狭窄、陡峭,是最后冲顶的必经之路。很多攀登者要在缺氧、寒冷中排队等候很长时间,今年珠峰登山季遇难事件大多发生在这一路段。

最终,万聪和他的团队成功登顶。他举着中国国旗在峰顶拍照留念。谈到站在峰顶的感受时,他说:“高处不胜寒。 ”

下撤:屏息作战,意外频发

登顶后返回大本营也充满意外。珠峰出现白化天气,狂风扬起山峰上的雪。在这种天气影响下,万聪一行人视野受阻,能见度低,面对近乎垂直的坡度、数不清的冰窟窿和冰裂缝,体能已在极限状态。他们小心翼翼,缓慢前进。同行的向导夏尔巴人提前离开,万聪只能独自完成接下来的路程。他在整个过程中一直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敢松懈。

但是意外接踵而至,在下撤至8500米时,由于天气严寒,氧气管已冻得严严实实,万聪无法吸氧。登山者都明白,一旦缺氧随时有可能发生危险,时间长会缺氧而死。他只能取下氧气面罩,慢慢适应无氧环境,一只手把氧气面罩揣在怀里,试图解冻氧气管。 “此前登顶的时候一直无氧攀登至8300米,已经适应了在相似高度的无氧状态,因而8500米缺氧对我没有太大影响。”万聪经历了20多分钟缺氧状态后恢复供氧,最后安全撤回珠峰大本营。

万聪攀登珠峰所见

万聪认为,攀登珠峰与他之前的登山经历很不同。攀登珠峰过程很长,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包括体能、心理、物资等,并且需要具备丰富的攀登经验,不能完全依赖珠峰向导。他还说,攀登过程最重要的是要“熬”。虽然沿途遇见很多意外身亡的人,万聪说自己没有害怕,觉得挑战自我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人们设计了用来防御和保护自己的门,却把自己给关住了。走出那扇门,成为一个彻底自由的人。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谈到未来,万聪说:“珠峰只是我户外经历的其中一站,我的脚步仍会继续下去。”(郭凡瑜)

(责编:王泉骄、雪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