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澳新频道

从留学生到副校长,澳中教育发展、融合和创新的见证人

——访西悉尼大学副校长蓝易振

郑皓天
2022年08月11日15:43 | 来源:人民网-澳大利亚频道
小字号

1972年12月21日,中澳两国在巴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中、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国通过签署联合公报的方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5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友好建设和蓬勃发展,也遭遇挫折和出现困难,社会各界对其影响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人民网澳新频道在中澳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与中澳政治、商业、教育等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展开对话,通过回顾与展望,真诚倾听两国人民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于未来的期盼和想法。

澳大利亚留学产业是其经济支柱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该产业当中,中国留学生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澳建交50周年之际,回顾两国教育发展合作的历史,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教育工作者积极展开讨论和思考的话题之一。

中澳两国关系历经冷暖波折,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以副校长身份就职于西悉尼大学的蓝易振教授接受了人民网网记者专访。他回顾了两国教育领域的历史和发展,并向未来的一代又一代澳中两国的后浪青年寄予勉励和期许。

作为一名31年前漂洋过海赴澳求学的人,并在毕业留校任职全职讲师后担任了副校长职位的他,不仅是海外留学生在澳洲学习经历的时光缩影,更是中澳两国教育、文化交流和传承的见证人。

时间回到1994年,仅成立5年的西悉尼大学对很多国际、甚至是本地学生来说都非常陌生。正因如此,这所年轻的大学通过开设与符合当时社会所需的课程吸引了第一波学子,蓝易振便在其中。

2000年蓝易振和同期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合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这所新兴大学,蓝易振说:“选择它,我更看重的是其所提供的与时代需求相符合的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在8年求学之路完成后,又顺势抓住机遇,从一名海外求学者逐渐历练成长为澳中教育和文化的传播使者。

在西悉尼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蓝易振选择进入了本校计算机学院,从此他将自己毕业后的新人生扎根在这里。转眼20多年,他见证了澳大利亚老牌名校和新兴大学的发展,同时他也是西悉尼大学稳健迅速成长的见证者。

据蓝易振介绍,西悉尼大学现在已是澳大利亚大型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大约50000人,留学生约7000人,其中中国留学生约占总留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2022年4月底英国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的年度排名公布,西悉尼大学拿下了世界第一;相当多与中国相关的汉语、翻译、文化和艺术,甚至是中医学都在这些年间相继建立并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些均为两国学子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也为两种教育体制下的思想融合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2009年蓝易振与中国留学生在西悉尼大学欢庆中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运行在两种模式之下。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澳大利亚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与老师的应对是属于开放式的,以自我研究为主。而中国学生更趋向于认真听从老师讲课,得到相对规范、心中有数的答案。在蓝易振的执教生涯当中,他将东西方智慧相融合,并运用”中庸之道”的理念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优点,促使学生既能够在基础学习上认真听取老师的传授,又能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问题上对现有的认知发起挑战和讨论。

近20多年来,在澳留过学的中国毕业生已不再是当年青涩的求职者,在进入各行各业之后,这些新时代的力量逐渐担当起了两国商业、文化、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的关键桥梁,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项目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友谊,造就了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的大批优秀人才。蓝易振在提到令他为之骄傲的中国留学生时称赞道:近20年里,在澳留学的中国毕业生也正逐渐建起了一座两国商业、文化、科技和医疗等领域的桥梁,同时也扮演着创造就业岗位、传播澳中文化和推进人文交流的重要角色。

对于蓝易振来说,20多年来,蓝易振从学科辅导员、系主任,到商学院副院长、国际处处长,再到目前正在负责的全球发展的副校长行政职务,在他的成就背后都克服了非同寻常的困难。特别是历经两年多新冠疫情的影响,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备受冲击,各所大学面临来自资金、生源以及授课模式转变等严峻挑战。尽管澳大利亚各大学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下维持了基本运作,但部分需要实体操作和实习的课程还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020年蓝易振与其支助奖学金的西悉尼大学清寒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这个问题,蓝易振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融合期待”的想法。他说:“当前疫情逐渐趋缓,各国边境管制也不断逐步放开。前两年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调整与实体教学相结合,把线上与线下的优点整合起来,走出一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育模式。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给澳中合作办学的项目提供一条恰当的学习交流方式,它能够帮助身在南北半球的老师、学术工作者和学生们展开高效且频繁的互动。”

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蓝易振都坚持认为,每个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皆不相同,但只要在这个社会中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就能够获得一份成功。在采访的最后,他对澳中两国教育、文化和交流等方面留下了期待:“希望两国学校能够向促进发展创新、互惠、互信和互助的全面关系前行;西悉尼大学也竭诚欢迎具有相同教育理念的中国大学,共同发展合作项目,携手对人类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责编:李含悦、雪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