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澳新频道

澳汉学家魏华德:中澳关系是一条不会结束的长征路

黄铮铮
2023年01月20日13:33 | 来源:人民网-澳大利亚频道
小字号

1972年12月21日,中澳两国在巴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中、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国通过签署联合公报的方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5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友好建设和蓬勃发展,也遭遇挫折和出现困难,社会各界对其影响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人民网澳新频道在中澳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与中澳政治、商业、教育等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展开对话,通过回顾与展望,真诚倾听两国人民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于未来的期盼和想法。

1985年,一位19岁的澳大利亚少年前往中国,踏上了红军走过的万里长征路,并出版了画册《中国——长征》。这本书全球销量多达20万册,让全世界第一次从书中看到中国红军长征路途的绝美地貌。这位少年,就是魏华德。

魏华德来自一个家族出版企业——威尔顿国际集团。这个当时全澳最大的私人出版商以发行展示各个国家的大型画册闻名。当他们要出版中国画册时,魏华德的父亲,也就是威尔顿国际集团的创始人提出,如果能从红军长征的视角向世界展示未知的中国这些神秘的地方,将会很有意思,毕竟长征路横跨了10多个省,长达两万五千里。“当时描绘中国的书很少,也没多少照片,大部分书只展示了中国的稻田、茶园、海岸线等。但是我们这本书去到了中国最西边的地方,就很好地向世界展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美丽的中国地貌以及人民。”魏华德回顾说。

1985年,魏华德在广西自治区与三名曾在1934年帮助红军渡过金沙江的渔民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走长征路自然是不容易的。“我只能说我们太幸运了,不用真的靠走路走完全程。我们大概走了50千米吧,其余的路我们要么坐卡车、汽车、火车,要么骑驴,甚至坐船。”魏华德一边感慨沿途山河的壮丽和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一边感叹红军的意志和勇气,“他们当时没得选择,只是为了逃离敌人重兵追剿走上了这条路。虽然现在看来这条路刚好风景秀丽,但对他们来说只是保存武装力量而已。”

远征的艰难并没有劝退魏华德。25年后,他于2011年再一次走上了长征路,还出版了画册《中国——新长征》,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这本书通过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和中国的15位摄影师的镜头,向世界展示了长征沿途秀美风光和独特文化,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最终销量多达六万多册,甚至还在2014年被命为80本助力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图书之一。三年后,魏华德也因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被授予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

2017年8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魏华德(左一)被授予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比25年前后的中国,魏华德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了,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网络、科技,还有连山区都很强的手机信号等。“我真希望悉尼和墨尔本之间也能有像北京和上海之间那样4小时就能到的高铁,我们现在的火车大概要11个小时才能到。”魏华德笑着摇头说。(北京和上海之间距离约1214千米,悉尼和墨尔本之间距离约878千米)

话锋一转,他突然说:“不过,村庄里那种友善温暖的氛围一直没有改变。”1985年第一次去中国时,他对中国人民的印象就是“特别勤劳、特别友善”,2011年再一次拜访时,他还是会被人与人之间那种强烈的团结感到温暖。“我从来没有感到不舒服或者被威胁。唯一的一点就是,我发现很多地方的人从来没见过西方人的面孔,有的人甚至还会被吓到,有的老人看到我的白皮肤,还以为我是祖先化成的鬼。我经常开玩笑说一定是因为我的大鼻子。”魏华德大笑着比了比自己的鼻子。

1985年,魏华德在陕西省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被围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没有见到本人,估计很难想象这么地道的中文名主人居然是个外国人。魏华德解释说,他的名字是他的中国挚友李栋取的。魏代表他的姓Weldon,而华德则代表他的名Harold。“那时候大部分去中国的商人就用很长的音译名,我朋友说,如果我用三个字的名字,会显得我对中国文化更尊重,更感兴趣。太庆幸我的中国挚友帮我取了这个名字,不然我这五六个字的名字报出口,对中国人来说该有多滑稽呀。”魏华德笑道。

接着他继续说,这个名字也确实为他这么多年与中国打交道起到了帮助作用。前前后后去过中国120多次的他打趣称自己为“中澳文化大使”。“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通过文化打开大门,”魏华德说,“我一直认为,文化是构建信任和友谊的基础,接着才会有商业和贸易。然而如果没有文化基础的话,就只会有无意义的交易而已。”

2018年,魏华德在于北京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上发表讲话(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那两本关于长征的书,魏华德出版过的书还涵盖了中国文化历史、美食、军队、武术等。“我做过的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就是为纪念少林寺1500周年拍的纪录片。我拍摄了各式各样的武术招式,学到了很多,甚至还采访到了成龙!最终它被销往了世界各地。”魏华德激动地扬起眉毛比划着说。

“我们还做了很多先驱项目。”他接着介绍,他们是第一家真正请到中国内地厨师分享食谱的出版商。当时很多西方出版商只会找到一些在香港,或者在美国或者欧洲的中国厨师。“但我们知道,真正的中国美食在中国大陆里面找才正宗。”

至于出版关于中国的书的原因,魏华德坦言道,一个是因为当时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他们看到了商业需求,而另一个,则是个人的兴趣。在上学时,亚洲社会研究是他的一门强项学科。在这门课上第一名的他深深为近代史所着迷;再加上1979年,他的祖父母从中国旅游回来后,跟他说了很多有趣的见闻,都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对中国感兴趣的种子。所以,他也特别想让世界了解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神奇国家。

2011年,贵州省遵义市,魏华德再次来到他25年前曾到过的小学,小学生们为他戴上红领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接下来,还有更多推广中华文化书正在精心筹备中。魏华德说,2022年12月21日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50周年纪念日,而2023年将会是两国建交的第50个年头,他们将在这一年出版一本通过讲述人和人之间的故事体现文化往来的书。他一再强调,文化对于两国的关系至关重要。“除了不断通过我们的书本和故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还一直鼓励和帮助我的中国朋友们了解澳大利亚历史,”魏华德说,“当人们互相了解彼此文化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相似之处远多于不同之处。”在他看来,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即使这段关系有时面临困难,但那也只会是对长期友谊的很好的考验。

在为两国建交50周年献上祝福时,魏华德说,两国的关系其实也是一条长征路——它不会结束,也不应该结束,它必须继续前进。可能有时步伐小,有时步伐大,但我们就是要保持前进,一起朝同一个方向走,而他本人也想直接参与其中。“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推进中澳关系,但其实除了工作之外,我还觉得这就是我个人的使命。我想尽我所能起到一些帮助,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责编:李含悦、雪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