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悉尼5月15日电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生时若缺乏维生素D,可能更容易罹患某些精神疾病。
该研究由昆士兰大学精神病学研究员约翰·麦格拉斯领导,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和昆士兰大学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期刊上。
研究团队分析了1981年至2005年间出生在丹麦的7万多名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并保存了新生儿血斑测试样本。研究人员对比了这些人中未患精神疾病者与患有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重度抑郁症、躁郁症及神经性厌食症者的新生儿时期维生素D水平数据。
麦格拉斯指出,维生素D水平低与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存在关联。成年期的维生素D水平并不会显著影响这些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大脑早期发育阶段维生素D是否充足。而新生儿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D,其体内水平完全依赖母体供给。
麦格拉斯称,研究基于生活在丹麦的人口,而非阳光充足的澳大利亚。维生素D素有“阳光维生素”之称,是人体通过日照自然合成的重要营养素,同时也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并可通过补充剂摄入。
研究人员表示,若所有受试者在新生儿期每升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高于21纳摩尔,那么15%的精神分裂症病例、9%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病例和5%的自闭症病例可得到预防。
麦格拉斯强调,精神疾病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维生素D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
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皇家妇产科学院(RANZCOG)的阿曼达·亨利表示,家庭无需因研究结果而“过度担忧或抱有过高期待”。RANZCOG现行指南已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适当补充维生素D,但目前并不建议进行常规维生素D筛查。
据了解,麦格拉斯团队早在2018年就曾在英国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相关成果,初步揭示了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精神分裂症风险之间的关联。此次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样本规模,并新增对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精神疾病的分析。(实习生 邝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