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頻率不斷加快,導致電子垃圾與日俱增,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據聯合國電子垃圾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范圍內產生的電子垃圾已多達4850萬噸,相當於4500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而這些電子垃圾中,目前隻有約20%得到了規范回收,剩下80%或被焚燒、填埋,或散落各處。預計到2050年,全球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將增至1.2億噸。面對這個天文數字,多國意識到電子垃圾問題的嚴重性,紛紛通過法律法規,加強電子垃圾的回收。
澳大利亞:電子垃圾回收亟待加強
王泉驕
2017年至2018年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制作並播出了一檔名叫《垃圾之戰》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在全澳多個地方進行拍攝,主要關注澳大利亞材料垃圾的影響和處理方案,引發澳大利亞國內廣泛關注。
節目曾採訪過澳大利亞一家五口。畫面顯示,父親喬治和母親娜塔莉以及他們的三個兒子站在院子裡,周圍堆滿了各類電器,四台電視機、五台筆記本電腦、四台平板電腦、兩台冰箱、一個冷凍櫃……此外,還有幾箱未使用過的手機,一些手機的購買年份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澳大利亞家庭平均每年產生73公斤的電子垃圾,像上述的五口之家每年則可產生140公斤的電子垃圾。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門發布的2018年國家垃圾報告指出,2016至2017財年期間,澳大利亞產生了約48.5萬噸電子垃圾, 比上一財年增加約3.8%。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澳大利亞人家中閑置手機超過2500萬部,超過澳大利亞人口總數。此外,每年估計有超過1.1萬噸電池被丟棄到垃圾填埋場,再利用率僅為3%。
2011年,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國家電視和電腦回收計劃”,在各州首府城市、鄉村地區及偏遠地區提供電子垃圾回收服務。該項目由電視和計算機行業資助經營,目標是到2022年前后將電視和電腦的回收率提高到80%。2016至2017財年,全澳共回收相關電子垃圾超過五萬噸,較上一財年增加約11%,其中96%的材料可回收利用。
然而,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在一篇報道中指出,澳大利亞全國性回收計劃僅針對電視和電腦,這些物品在所有電子垃圾中所佔比例不超過10%。目前電子垃圾是澳大利亞快速增長的一類垃圾,其增長速度是城市垃圾的三倍。
2018年,維多利亞州政府頒布禁令,禁止電子垃圾進入垃圾填埋場,新法規將於2019年7月1日施行。作為改革電子垃圾管理法的一部分,維州政府宣布投資1650萬澳元,升級維州130多個電子垃圾收集和存儲場所,以確保98%的維州居民能夠在20分鐘的車程內找到至少一個電子垃圾處理點。
在新南威爾士州,首府城市悉尼設定了電子垃圾回收日。在悉尼市政府的網站上,可以查詢到具體的回收日期,市民可以將電視、電腦、小型家電等送去指定回收地點。此外,市內多個區域的顧客服務中心、圖書館還設置了舊電池、手機和燈泡回收箱。2018年4月,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公開了世界上首個“電子垃圾微型工廠”項目。他們發明了一款將廢棄智能手機和電腦軟件轉化成有效材料的機器,並將這些材料用於3D打印。
雖然澳政府和各州政府已經出台了不少解決電子垃圾的辦法,但目前隻有約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有定期回收電子垃圾的習慣。市場調查公司益普索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澳大利亞人知道手機可回收利用,而僅有8%的人進行了相關處理。僅有10%的人選擇將手機投入二手市場,低於全球15%的平均水平。
記者採訪了幾位悉尼市市民,他們表示未過多關注電子垃圾的處理問題。如果家電還能夠正常運作,他們會將其放到二手家電網站上進行拍賣。如果是電池一類物品,會考慮到污染問題,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但不會去到指定回收地點投放。
維州垃圾管理服務組織TechCollect的首席執行官卡梅爾·多裡森表示,澳大利亞人擅長回收紙張、紙板和打印機墨盒,但在回收電子垃圾方面還需要改進。澳大利亞電子垃圾觀察研究所所長約翰·格薩基斯則稱,電子產品包含各類貴重金屬,其中一些是非常稀有,甚至不可再生的。“應盡可能地回收電子垃圾,不然將永遠失去它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