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夜間經濟”火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地紛紛點亮“夜間模式”,相繼出台政策措施,打造燈火不熄的不夜城。什麼是“夜間經濟”?作為都市休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經濟是指從當日下午6點至次日早上6點發生的經濟文化活動,是推動城市復興、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豐富居民生活、展現城市文化底蘊的新平台。
發展“夜間經濟”,並不只是燈光秀、逛夜市、吃美食這麼簡單,更是對於城市管理與運營的一大考驗。對於不同城市而言,如何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舊金山、東京、曼谷等城市以豐富的夜生活聞名於世,這些全球知名的不夜城或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夜幕下的舊金山漁人碼頭。IC photo版權作品,請勿轉載。
舊金山夜生活:保留經典,推陳出新
記者 鄧圩
有人說,日光下的城市千篇一律,月光下的城市各自美麗。沒錯,作為美國西海岸的一座文化堡壘,舊金山“多元、前衛、創新”的城市精神在夜幕的燈光下尤為凸顯,流光溢彩的夜生活不僅保留了經典的原汁原味,也因不斷推陳出新而經久不衰。
漁人碼頭是每一個來訪者的必到之處。日落之后,來這裡吹吹海風,逛逛小店,品嘗特色美食,看街頭藝術家一展絕活,各種“小確幸”不期而遇,這樣的“市井浪漫”被世界各地效仿,解鎖了一種新的生活style。
如果說乘巴士觀光車游車河是一種沉浸式的城市體驗,那麼夜游“惡魔島”或“珍寶島”則打開另一種模式,讓人們換一個角度看不一樣的燈火。灣區大橋2014年披挂上綿延1.8英裡的LED節能燈,在電腦的控制下每一秒鐘都有不同的呈現,是全球最大的燈光建筑。它與金門大橋遙相輝映,成為舊金山的“絕代雙驕”。
博物館、現場音樂會、酒吧、劇院是舊金山夜生活的主角。許多博物館定期夜間開放,推出特色節目吸引訪客。有“世界上最悠久的音樂劇”之稱的《海灘毛毯巴比倫》是舊金山獨有的一檔視覺盛宴,自1974年以來已演出1.7萬場。活力四射的巴克萊歌舞、華麗夸張的服裝帽飾、與時俱進的政治諷刺是它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而全球第一個合法變性文化區康普頓,以及諸多風格各異的特色酒吧,則折射出這座城市的另類、創意與包容。
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不僅是折射舊金山文化的一個魅影,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舊金山的夜間經濟提供了6萬個就業機會,較2010年增長25%,超過整體就業增速﹔營業額達60億美元,增長43%,稅收8000萬美元,增長45%。舊金山也是整個灣區的休閑娛樂中心,近80%的灣區居民每月會進城數次享受夜生活,夜間經濟貢獻佔比36%。
舊金山的夜生活被視為一個典范,背后卻充滿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地少人多。舊金山隻有49平方英裡,人口卻高度密集,且仍在不斷涌入。它沒有獨立的娛樂區,住宅和商鋪毗鄰,極易引發彼此沖突。一些地標性娛樂場所因為居民區擴建而永久消失,不少商戶因為噪音投訴被警局約談。一時間“舊金山夜生活已死”的悲觀論調浮出水面。
為拯救這張城市名片,舊金山政府、企業和居民都表現出極大誠意,各自信守承諾,在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安居之間努力尋求平衡。比如規劃委員會在批准新建項目時會充分考慮潛在的噪音危害,開發商在開工前需出席聽証會,向居民通告場所建設情況,而場所開工12個月后居民不得再發噪音投訴等。
另一大挑戰來自落后的公交系統。一近午夜,各運輸公司便停止運營,而夜間從業者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無力負擔過重的通勤費用。為解決這一困局,舊金山經濟和勞動力發展辦公室、市政交通署2016年攜手奧克蘭、聖馬刁等城市的公交公司,發起“通宵運營”運動,在舊金山、東灣和半島推出20多條夜間公交線路,接駁大多數城鐵站,為夜間工作者提供午夜至凌晨5點的通勤服務,解除后顧之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