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澳大利亚频道

中国威胁论是伪命题

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 赵永琛 
2016年01月04日17:11 | 来源:人民网-澳大利亚频道
小字号

   中国正在复兴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谁也无法阻挡。面对中国复兴的现实,如何看待中国,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抑或是威胁,世界各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目前世界上关于中国的最流行的负面说法中,中国威胁论在一些西方媒体和批评人士中是比较时髦的话题。

   为什么这个论调初看起来很有市场?一些西方媒体和精英人士为什么被这个论调迷惑住了呢?作为一个曾经在法学界和执法部门工作了很多年的外交官,我经常想,我们中国是作恶者吗,我们威胁谁了,威胁什么了,谁受威胁了,我们到底怎么威胁的,中国威胁的真实证据在哪呢?我进而还想知道如下问题的答案:

   当我们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被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处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欧洲一些人说,中国是亚洲病夫,是黄祸。我所知道的却是,中国的那段历史确实是辛酸血泪史,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中国人民是深受殖民主义之苦的受害者。我们祸害谁了?

   当上个世纪中期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建立新中国时,西方一些人说,赤色中国非常危险。可是,红色中国何曾像一些欧洲列强那样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

   当我们经过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一些西方媒体和精英人士质疑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能够这样成功,怀疑中国模式会挑战美国模式,北京共识会取代华盛顿共识,对中国发展给世界经济繁荣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视而不见,这公允吗?

   当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候,有的国家却搞起贸易保护主义,对我们发起大规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是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模范生,我们有什么错吗?

   当我们按照国际社会的期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建设性介入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国际安全问题的进程时,有些人又非常别扭,生怕中国今后变成世界警察,管理起全球事务,质疑中国这么做的动机和目的。难道非要中国置身事外才更好吗?

   中国到底怎么做,如何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如何站队,才不是威胁?

   中国和西方之间确实需要多些了解,少些误会,否则误解越多,对我们相互关系的伤害就会越大,这对我们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回到现实中来,多从现实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陈旧的意识形态出发去看待中国复兴和发展,我们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机遇和收获。

   实际上,中国威胁论是一个伪命题。为了解开这伪命题,我觉得有必要把相关的子命题一起拿出来进行讨论,以便澄清误解,以正视听。

中国复兴不会重走帝国老路

   有些西方媒体和批评人士依据历史资料对欧洲帝国的崛起过程进行数量统计分析,观察到新崛起帝国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大多都通过战争形式进行,即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他们依此推论:中国是正在强势崛起的大国,同样受这个“历史规律”制约,在崛起过程中必然进行战争扩张,必然搞霸权,所以,中国崛起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尽管其立场和动机各有不同,但其核心实质都是担心中国崛起对守成超级大国及其盟友构成恶性竞争,危及其地位、利益和现有国际秩序、国际规矩。我认为这种观点的逻辑起点包含着许多过时的观念,其依据和推论都是错的。

   第一,这是帝国兴衰的惯性思维在作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国家确实不停地深陷帝国霸权的争夺之中,新兴的强权挑战其他强权,相互之间为此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守成的国家竭力阻止新崛起的国家的挑战,防止其地位被取代;崛起的国家不断琢磨如何挑战守成的国家,取而代之成为新霸主。大国兴衰交替进行,你方唱罢我登场。欧洲国家的领土因之不停地被改动,欧洲地图始终处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历史记忆自然而然地沉淀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群体意识之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帝国兴衰思维。这种历史记忆对于认知欧洲历史过程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对于判断中国发展进程肯定是不靠谱的,结论必然是不正确的。

   第二,这是殖民主义残余心结未打开。西方列强在17世纪至19世纪发展过程中都进行过非常惨烈的殖民主义,在亚非拉开拓殖民地,瓜分势力范围,实行殖民统治,掠夺世界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主义解体,亚非拉殖民地纷纷独立,国际秩序重新划定。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依次排定,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多大变动。到了本世纪,中国经济超常规发展,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巴西、印度、南非、印尼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兴起,世界牌局因此改变。这让一些老牌的国家很难适应,于是惊呼狼来了。由于巴西、印度、南非和印尼的政治体制和西方政治体制相同或相似,属于同一政治族类的国家,他们尚且能够接受和容忍。但是,怀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的人,对中国就看不惯了,于是就循着传统观念,认为中国肯定也要搞殖民主义那一套。比如,一些西方人士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贸易活动污蔑为新殖民主义,鼓动非洲一些势力抵制所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反对中国投资经贸活动,从而打乱这些非洲国家的发展步伐。这种心态属于比较傲慢的老殖民者心态,应该抛弃掉。

   第三,这是冷战思维作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并没有被彻底清除。西方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度欢呼不已。一些精英甚至认为西方民主体制彻底胜利,“历史终结了”,对待中国的态度一度摇摆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成为和美国一样,无比欣喜;后来看到中国依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大为不爽,甚至很失望;进入新世纪之后看到中国不仅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而且经济发展还非常迅猛,更加难于接受,所以,就制造出各种中国威胁论来了。这分明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必然对抗资本主义的冷战思维来进行判断的结果。

   为什么说中国崛起必然扩张的论点是错误的呢?我认为,如果不是故意为之,至少是由很大的误解造成的。

   第一,这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相去甚远。中国共产党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成立时,其基本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前30年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后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开启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明确宣布,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时期里将全力以赴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奋斗。在这些奋斗目标中,根本找不到中国需要对外扩张的影子,更不要说对外发动战争的战略规划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需要也没有任何意愿发动对外战争来推动实现其奋斗理想。所以,任何关于中国崛起必然扩张的观点都站不住脚。

   第二,这根本违背中国国家意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全力以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这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作为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让人们能过上和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人民需要,尚需要中国人民在和平的环境下聚精会神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创造和劳动,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中国只能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根本无暇他顾。中国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兴趣发动扩张战争来自我吵醒、打断中国梦。如果这样做,那无异于自我毁掉中国的前途,中国人民首先就不会答应。中国政府不会和中国人民过不去。所以,中国崛起必然扩张的路是走不通的。

   第三,这不符合中国和平主义传统。在中国历史上,除了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之外,中国总体上奉行和平主义。和为贵是中国人的传统。在十五世纪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朝廷派遣郑和太保(将军)率领五万人的船队浩浩荡荡七次南下南海、印度洋,与沿途各国通好,散播浩荡皇恩,没有占领过任何一个国家的一寸土地,更没有进行过任何殖民统治。以当时的明朝国力,要想进行殖民统治轻而易举,但明王朝根本没有这种打算。相反,明王朝大力推行朝贡制度,对周边藩国优礼有加。清朝强盛时期也没有发动过对外侵略战争,没有占领过周边国家的领土。很难想象一个具有长久和平主义传统的现代中国会在发展过程中发动战争进行扩张,来谋求自己的利益。过去中国强盛时没有这样做,共和国建立60多年也没有做过,未来也同样不会做。这是中国人不可逾越的传统。

   第四,这有违中国文明价值观。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自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以来,5000多年间一直追随三皇五帝的圣德,讲求仁义礼智信。和平、和谐、和气、和美等思想占据中国文明体系的核心位置。公平、正义、公道、文明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文明的精髓。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不为一己之私而废公义,是中国人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天下大同、天下为公是中国人处理自己和外部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文明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文明的世界观。中国人特别不屑于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东西,凡事都讲究名正言顺。任何采取不正当方式包括战争攻城掠地、屠杀蹂躏百姓,多为中国人所不容。所以,这种文明价值观决定了今日中国不可能通过发动战争进行扩张。

(责编:张瑞琦、燕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